风向有变,未来5年,中国城镇化格局拐点将至
城镇化稳步推进,在2010-2020这十年间可以说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新成就。
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显示:
2010年时,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几乎各占一半;
2020年城镇人口由当初的49.68%增至63.89%,城市数量达到了687个。
与2010年相比,城镇人口增加2.36亿人,乡村人口减少1.64亿人,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.21%,中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9.0199亿人。
从地区人口分化来看的话:
与10年前比,内地31个省市区域,25个呈现人口增加;
其中广东高居榜首,常住人口增长了2171万。
浙江第二,增长了1014万。
江苏位居第三,增长了609万。
人口减少最多的是黑龙江、吉林和辽宁,其中黑龙江减少了646万人,吉林减少了339万人,辽宁减少了115万人。
如果从城镇化水平去梳理:
12个省份城镇化率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,其中有7个省份甚至超过了70%。
按照城镇化率从高到底来排名,前十分别是:上海、北京、天津、广东、江苏、浙江、辽宁、重庆、福建、内蒙古;
排在尾端的后十名,除了垫底的西藏仅为35.73%,其他省份均在50%-60%之间,不仅如此,有5个省份均是来自西部地区。
按照增速来看,贵州、宁夏、陕西、河南、四川、重庆、江西、河北、甘肃、湖南这10个省份提升幅度比较靠前。
这些省份基本都是之前发展相对较缓的中西部,原有的城镇化率低,所以在这十年经济快速发展中带动了城镇化进程。
近几年城市分化现象显著,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、城市群进一步集聚。
单说分化,可能没有那么直观。
这幅图就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(1901-1998)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——“瑷珲—腾冲一线”(或作“爱辉—腾冲一线”),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“胡焕庸线”。
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到画龙点睛之笔,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城镇化水平的一条“分割线”。
这条线上的东南各省区市,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而这条线的西北各省区,部分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。
在2020年《求是》杂志发表的《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》中表示:“东部等人口密集地区要推动多中心、多层级、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形成。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,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,避免‘一市独大’的弊端。”
接下来的走向如何呢?
根据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、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等单位发布的《中国住房发展报告(2019—2020)》中预估,调控的机遇可能于2025年前后关闭。
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预估呢?
有数据表明:2025年常住人口城市化率68.6%,农村大部分最后一代青年人口完成进城和购房的目标。
之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将逐步放缓。
近几年有关农村户口类政策也呈现利好趋势。
这点的改变对于大城市来说,放缓也意味着人口不再大幅度流入,整体的供需关系到了一定的拐点。
如果喜欢今天的内容,请为我点个在看!